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诸多重大原创性贡献。
破解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有效破解“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形成的,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对于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将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前提
自信是一种积极稳定的自我肯定和认同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获取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早在闽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认识到文化自信的独特魅力,指出:“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继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二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提出文化自信,并阐述为什么要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为什么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他还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对于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阐述,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出“两个结合”并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方法
“两个结合”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指出只有做到“两个结合”,并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围绕“‘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进一步阐释了为什么要“两个结合”,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其次围绕“‘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等进一步阐释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意义,指出:“第二个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而且“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打开了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两个结合”由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升华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而且将“两个结合”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所说的,“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倡导将“两个结合”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并不是轻视甚至否定世界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相反的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明确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高度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过上日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首次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赋予明确而具体的思想内涵,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努力前进的方向,成为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就是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还在于提出了深化文明对话的“文明互鉴观”、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文明新形态观”等。这些重大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作者耿步健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
链接地址: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3-12/14/content_63_122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