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整体地而不是部分地、全面系统地而不是片面支离地呈现国学的事实面相,及其内在逻辑理路。
????国学一词,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国学是指教育机构,或指教乐舞的机构,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尚书》、《诗经》、《礼》、《周易》、《春秋》)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元典文本经后来学者不断诠释,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不仅绵延生生,而且强盛壮大。而国学在现代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偕行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中国近现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传承。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她汇聚和凝炼了各民族、各地域和各国文化,形成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而屹立于世界。其间有两次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中国古代没有把国学完全置于学术视野下来观照,没有把国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来诠释,但国学作为教学的基地和管理机构,其教学的课程内容为国学研究提供了文本的依据和诠释的空间及条件。
????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学术激烈震荡中,中学后蕴涵的是以儒学为主的中华固有学术,“中学”或称为“国学”。
????“国学”由于章太炎的倡导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学术话语。1906年,章太炎出狱东渡日本,接任《民报》主编,8月成立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上海国学保存会主办的《国粹学报》撰文。他在《国学讲习会亭》中说:“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自立者也。”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根基和源泉,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立,国学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他认为:“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契合者也。”国学与新学并不冲突,而相契合。1922年4月至6月,章太炎应江苏省教育会之邀,在上海讲国学。教育会在通告中说:“自欧风东渐,兢尚西学,研究国学者日稀”,“同人深惧国学之衰微,故请章先生主讲国学。”“五四”运动后,国学衰微,便引起国人的忧虑,要振兴国学,沟通新旧之学、中西之学,是当时国人的诉求。
????20世纪初,国学之所以得以重新提倡,是一批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担当感的知识精英们,在“欧风东渐、兢尚西学”的忧患中,深惧国学之衰微,为救国图存而奔走呼号,为文脉延传而大声疾呼。尽管西风劲吹,德赛显威,然文明道统,唯变所适,生生不息。
????现代国学,曾历经磨难,屡遭挑刺。当今,春风徐来,百物复苏,国学亦否极泰来,顺天应人。在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新格局下,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和合的新思维、变通的新理念、生生的新价值、现代的新方法,对国学作出新诠释。
????其一,以世界的视野、全球的意识来观照国学。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间的五大冲突,并带来生态、人文、道德、精神、价值的危机。如何化解这五大冲突和危机,是人类能否永续发展的问题。在中华国学中蕴涵着化解人类五大冲突和危机的独特的资源和智慧,可开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这是国学的生命智慧。
????其二,以和合的新思维,超越国学在西学的科学和民主价值观视野下的复古、保守、守旧的观念。西学以其固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相容的二值逻辑,影响着当时向西方追求真理的知识精英。从发展看,复古与现代、保守与革命、守旧与先进的二元对恃,不是固定不变、永远如此,而是变动不居、刚柔相易。其实,现代是古代的传承和积累,无古哪有今!任何现代的文化哲学的创新,都要回到其文化哲学的源头,反思其源文化哲学,以获取新启迪、新灵感、新智慧,在现代与复古的猛烈碰撞中,点亮爱智之光,而建构现代的文化哲学,或曰现代的新国学。
????其三,以变通的新理念,超越中西体用、道器重轻的思维模式。中西体用二元论,就把中西体用固定化、僵死化。我们应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通思维,以通中西体用,道器重轻之变。道有变、易有生,只有变动不居才能适应、适合时代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通中西体用之变,体用相兼,道器并建,中西之学在冲突中形成新和合体的国学。
????其四,以生生的新价值,超越国粹派、东方文化派的国学观、文化观。和合生生是一种蕴涵抉择的社会学现象,燮理阴阳变化的疏通万物生机,也是一种自觉而然的文化学现象,参赞天地万物以呵护众生命根。人类的道德觉醒是和合生生动因,主体的价值创造是和合生生的动力。以生生的新价值观来看以往的国学各派,既有其合理性,可作为化旧国学为新国学的资源,亦要立足于主体的价值创造,建构与时偕行的新国学。
????其五,以现代的新方法,超越以往分门别类过细而不能贯通的僵死、呆板的教研方法。国学具有和合的整体性。和合的整体性是中华国学的特点,也是其实际的形态。所以应以和合整体为方法论,不能依傍西方分科的方法,而要整体地而不是部分地、全面系统地而不是片面支离地呈现国学的事实面相,及其内在逻辑。既有纵向的国学的文化流行,各个时期的流行均有其时代特色、风格、方法和性质,构成了那个时期的国学精神,而不能错位和代替;又有横向互相融合,在兼容并蓄方法的观照下进行和合,并凸显其整体的内在逻辑的联系性、整体性,以获得对国学整体的贯通、真切的理解,及思想精神的领悟和新意蕴的开出,在和合整体方法的观照下,使国学之本真得以彰显。(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