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部属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不仅要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流的师资,还要培养一批未来的教育家。定位决定着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我们培养的师范毕业生除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外,还应具备以下未来教育家的一些素养:乐教——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师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懂教——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状况。会教——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普通话和板书达标,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较好地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善教——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
????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我们的实践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对独立,构建多层次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针对重点高中师资的要求,华中师范大学逐步探索、完善以下三种培养模式:一是“主修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3+1”);二是“主修专业+教育类第二学士学位”(“4+1”);三是“主修专业+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4+2”)。三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能力要求等方面呈梯级递进关系,以“3+1”为主体,以“4+1”为纽带,以“4+2”为高端,实现“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此外,还要将职前职后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结合的新模式,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法
????不能再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必须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就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学手段也要创新。目前,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这种情况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素养;二是发挥技术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是重视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课程结构和内容要创新
????培养未来教育家的课程设置不同于培养一般师资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结合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国际视野的鲜活的知识内容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这也是成为教育家的重要基础。而有关教师基本技能的内容设置也不能再是传统的“老三门”,要结合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进行创新。此外,还要开设中外教育家研究一类的课程,让学生学习吸收借鉴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比如中国平民教育第一人晏阳初就很少有人知道。晏阳初虽然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曾被美国锡拉丘兹、路易斯维尔等3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但他却立志献身平民教育事业,有理论有实践地在广大乡村进行了一场极为深刻的改造运动,为贫穷劳苦的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联合国曾聘他为教科文组织顾问,而1943年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将他评选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杜威、莱特、福特等世界名人并肩。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对教师的职业精神进行系统的教育和熏陶。
????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师范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对基层教育的了解,因而更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让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和实践,通过到基层、到农村教育第一线锻炼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都是高度重视基层实践的。一方面,要贴近基础教育实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优秀中学教师担任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整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到基层,走到农村去,关注基层教育,了解基层教育,熟悉基层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实际相结合。只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要营造为人师表的校园氛围
????师范大学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应更严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教成的,而是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逐步养成的,是在一种浓厚的校园氛围中养成的,所以要重视师范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因此,在育人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一种为人师表氛围的营造。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活动载体,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倡导高尚的师德师风、献身祖国教育的崇高追求、做未来教育家的远大理想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浓厚的氛围中成长成才。
????教师教育创新是当前部属师范大学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新形势、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为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培养一批真正的教育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