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期间,你抢购过菜、抢购过口罩、消毒液,甚至抢购过面巾纸、毛巾吗?你是否曾遇到过头脑一热,连夜抢购一堆用品,结果第二天发现根本没用或者一直放到大扫除发现已经过期呢?这些抢购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人天生有担心自己行为偏离大众的恐惧,而且头脑一热的情况下,大脑信息处理能力就有出现偏差,导致高估商品的稀缺性。
最近我们在网上开展了一项小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人们对必需品、消耗品需求的数量以及急迫性都大大增加,甚至愿意出更高价钱去购买。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总有从众心理,总是容易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无意中做出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也就是“随大流、跟风”。最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有:情境不确定时,人一般会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最具参考价值;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也会出于对偏离大众的恐惧,以及对群体融合的需要等产生从众心理。不论是此次疫情中还是“双十一”等购物节时的抢购都是来源于,人们虽然难以确定商品对自己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看到其他人的哄抢,往往会做出购买决策。
抢购也是负面情绪在行为上的体现。有研究显示,人们在情绪唤醒时注意广度变窄,对已关注到的信息高度敏感且有良好的记忆保持,而难以对未关注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疫情期间面对消费场景时,恐慌等负面情绪的唤醒可能导致个体不断关注和回想起188比分直播某些日用品售空的传言,从而忽视了超市张贴出的“物资充足,请勿抢购”的告示,忽视媒体上对于物资供应充足的反复提醒。
同时,研究发现,当人们接触到个体层面的资源缺乏,如钱包里没钱了;或宏观层面的资源短缺,比如看到经济不好的相关新闻,会引发对资源稀缺的感知。资源短缺本是人们对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但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可能引起过高的失控感,导致人们高估物品的稀缺程度,从而大量购买商品。
而且,另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原因是“模糊厌恶”,这常常出现在人们对风险评估信息比较模糊时。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或每隔几天去超市买菜买日用品,这种消费策略是契合家庭日常供应需求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些人选择一次购买一周所需甚至188比分直播的家庭需求量,以便更长时间地宅在家中。这种消费策略的突然转变,加上人在情绪之下对于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就会影响了人们对日用品的需求量和消耗量的判断,使其大幅提高。“只买这些会不会不够?”,索性大量购买来消除消费情境中的这种不确定性。
面对危机事件,人们通常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当对心理预期糟糕时,人们会选择保守的应对方案;预期较好时,则偏向选择较有风险的方案。一些消费者将“短期物资供应不足”视为一个新的“危机”,所以造成了新一轮抢购,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抢购风。
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免抢购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疫情期间更理性的消费?
根据以上对抢购行为的分析,我们建议消费者:
首先,认识到抢购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消费者来说,囤积过剩的物资不仅损失金钱,还会浪费保质期较短的物品。
第二,避免过度关注网上的那些非理性信息。罗俊龙建议,疫情期间减少对社交软件中“网传”的信息的关注,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来获取物资供应信息和出售政策,如“线上预约购买口罩“等。对于网传信息,需要有独立自考能力,做出理性判断。
第三,做些能够带来控制感的事。比如,玩一些轻松简单的游戏,学一道容易上手的菜,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转移对资源稀缺信息和其他负面信息的过度关注,还能让我们从中获得控制感,不知不觉便减少了抢购行为。
第四,在做消费决策时,冷静评估商品的必要性、需求量和需求急迫性等。这些评估会引导人们对消费决策进行理性分析,避免由于从众心理和直觉判断导致的非理性决策。对于物资较为紧缺的口罩,建议购买官方推荐的类型。在正确摘取和保存的情况下可以二次使用,降低消耗量。
最后,调整好心态,做好心理防疫。研究发现,正念练习可以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此介绍一个简单的正念练习:可以找一个放松的姿势,坐下或平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如果需要,也可以把手心放到腹部上,这有助于与呼吸建立联系。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回。这样持续练习呼吸十次,感受正念带来的平静。
作者:罗俊龙,刘悦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链接地址: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0222/327205.html?timestamp=1582536116050&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tamp=1582537503611